作假/990526
5月25日媒體又報導了2則有關教育學術的作假醜聞。
一是台北市教育盃小學足球賽發生的「假球」事件;一件是聯合電子報真名報導高雄國立高雄第一科大應用日語系張姓系主任,涉嫌於前年學校舉辦研討會時詐領工讀費;雖然於事發後繳回,高雄地檢署依詐欺罪提起公訴。
學校球隊假球事件,顯露出為了能雙雙晉級取得勝利,身負教育之責的家長和教練也是會指導學童上場敷衍踢和,最惡劣的關鍵,恐怕就是連主辦的教育行政機關竟然採取寧可大事化小的鄉愿態度,甚至於把踢假球說成是「戰術運用」,只能說「誇張的作假教育」。雖然真假尚未最後定論,畢竟這種教育示範,在網路上已經罵聲不斷!據悉,最後得到冠軍的「當事學校」,也是「怨嘆不已」,何苦來哉!
在系主任涉嫌詐領工讀費案中,儘管張姓系主任已將款項全數繳回;但檢察官仍然依詐欺罪嫌提起公訴。在起訴書中,檢察官指責張姓系主任身為大學教授卻「為人師表竟沒以身作則」,竟教唆研究生虛報工讀費詐財!至於當人頭的4名研究生則緩起訴處分。
前些日子,國立大學教授等浮報研究專案經費等經判刑事件歷歷如新,這等教育學術醜聞一再重複發生,難道真是「貪婪就是人性」,不分貴賤高低嗎?
教育工作者總「自負崇高」,少數害群之馬卻是明知「違法亂紀」,總以為搬出「辦教育」的偉大帽子,就可以不受法令規章約束,為所欲為!歸根究底,就是這些少數教育人員存在著「積沿成習也就不以為意」,就是「大家都是這樣」的腐朽心態及投機牟利心機!
值得從事教育學術工作人員警惕的,就是從系主任涉嫌詐領工讀費案中,「張姓系主任已將款項全數繳回,但檢察官依詐欺罪嫌提起公訴」的事實。
提醒少數的貪婪成習者,「欲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不要以為隱匿不報或不實(虛報)核報經費是「人不知鬼不覺」就可以傳承陋習!也不要以為繳回詐領款項就可以安然無事!
貪婪牟利,不論假借多麼崇高理由,就是貪婪,就是違反規定。
貪婪不必訴諸公理正義,就在自我良心的基本檢驗!作假的教育,必然會爆露;因為,貪婪必留痕跡。
貪婪,如何面對純真的學生闊談清廉及道德!
留言列表